考研幫 > 備考 > 備考經(jīng)驗

碎片化時間如何利用才最高效?

  摘要:碎片化時間,就是比較零散的時間,如果我們利用好這些時間,聚沙可成塔,集腋可成裘,點滴的時間匯聚起來就能完成一件大事。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對我們考研人來說十分重要。那具體該如何利用呢?下面的幾個方法大家可以試一試。

  一、碎片化學習

  碎片化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利用比較零散的時間進行學習,這樣能清楚地知道自己進行的學習的目的和想要達到的效果是什么。利用較為大塊的零散時間建構知識體系,而小塊的時間用來從無窮多的生活事件、素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初步思考。牢牢地把握這些問題,如果你擁有了較為整塊的時間,你當然可以利用這些時間去尋找相關的數(shù)據(jù)、資料、書籍或者其他資料幫助你思考、研究、分析這些問題,如果沒有整塊的時間,你也可以利用較為零碎的事件嘗試著在你自己的腦海中,利用你自己相關領域的知識進行粗淺的分析,推理,等到時間精力更加充裕的時候再進行驗證,完善。

  不要小看這樣學習方式的作用,它最大的優(yōu)點就在于,雖然每天的成效和進步都有限,但是每天每個時段,只要你在思考,在學習,你總是在進步,日積月累,在相關的領域你就會有一個大的質變。

  有個朋友跟我說她的方式是每天只要弄懂一句話或者一段話即可,附上自己的感悟,體驗,時間一般是早上起床的時候,利用10多分鐘的時間尋找古文的翻譯和注釋。這樣,一個學期不到的時間,她已經(jīng)看完了《論文》,《孟子》,最近又在鉆研《道德經(jīng)》。

  二、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

  1.化零為整

  要想工作有效,就必須運用整塊的時間。如果將時間分割開來零星使用,縱然時間總和相同,但其效果與整塊運用時間的效果卻差距很大。等到某個任

  務告一段落,再統(tǒng)一查看和回復消息,既保證了效率,還不至于錯過什么,卻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有所取舍

  選項越少,時間越多。一個比較經(jīng)典的時間管理方法是:每天只選擇1~3件事情去做,并輔以不懈地追求。你的本能不會喜歡這樣的限制,可是這種方法有利于排列真正重要的事情,比起事無巨細地齊頭并進,能讓工作更為出色。

  3.規(guī)劃得當

  當事情一旦多了雜了,腦子就明顯不夠用。提前計劃的目的其實不是為了“計劃”,而是為了更重視時間的流向,知道時間都花到哪里去了。如果不是很清晰地知道要做什么,就容易碰到什么是什么。先把所有需要完成的事列出來,然后對大任務進行分解,分解成小一些的子任務,再對任務進行排序。排序時最艱難的步驟就是決定放棄或者推遲哪些東西。就事情的重要程度,碎片時間的長短來進行分析,可以按照以下標準。

  (1)重要事情+短空檔+重要事情:比如會議中間的間隔,或者兩個重要工作之間短暫的時光。這個時間最適合休息,不適合學新東西。聽聽音樂放松一下,甚至上個網(wǎng)都可以。

  (2)不重要事情+短空檔+重要事情:比如做完常規(guī)的不繁忙的工作,不久之后將有一個發(fā)言或者要上臺放ppt之類的。這段短的空檔時間就適合把下一項事情在腦中過一遍。

  (3)不重要+長+重要:早上上班或上學路上,非常適合聽東西學東西。

  (4)不重要+短/長+不重要:無論長短,都適合聽東西學東西。

  (5)重要+長+不重要:下班回家路上,適合學東西。

  (6)重要+短+不重要:可以適當休息,也可以學東西,靈活應變。

  (7)重要+長+重要:課間午休,視需要可休息,如果學習強度不大,可以學東西。

  4.充分利用睡前醒后的時間

  睡前和醒后的時間也可充分利用。晚上睡前這段時間可主要用來復習白天或以前學過的內容。根據(jù)遺忘曲線規(guī)律,對于24小時內接觸過的信息,每個人大約能保持34%的記憶,這時稍加復習便可恢復記憶。這樣的回顧更易儲存,會由短時記憶轉入長期記憶,并且睡眠過程中記憶不會停止,大腦仍然會對接受的信息進行歸納、整理、編碼、儲存。所以臨睡前的這段時間非常寶貴。早晨醒來時,很多人不愿立即起床,想多睡一會兒。這時可以在朦朧中,再復習一遍前一晚復習過的內容,這樣循環(huán)下來,需要背記的內容就在記憶中生根發(fā)芽了。

  5.利用碎片時間反思

  除了利用碎片時間去學習,平時專門抽出些時間進行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對報考偏文科類專業(yè)的考生來說。理工科的同學可以拿著錯題本進行反思,文科類生可反復利用自己的筆記。很多考生喜歡做筆記,但做完了就放在一邊,越做越多,到最后都不愿意回顧。除每天晚上回顧當天學習內容外,隔一個階段也要停下來,進行階段性回顧?;仡檿r,可拿著筆記和書本的章節(jié)進行對比,查漏補缺。在基礎階段,考生要把書本吃透,這樣在考試答題時才能舉一反三,以不變應萬變。

  三、碎片化學習原則

  1.做事不要拖。很多人喜歡拖,事情就不斷積累下來了,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在合適的時間盡快處理掉。一件事如果比較耗時,要做好規(guī)劃,每天做一點。

  2.每天要做的事盡量寫下來,不要只是放在腦中。

  3.做事要專注。很多人做事的時候,開著微信、QQ或其他網(wǎng)頁,不時會去看看有什么新情況。你以為它們只會占居你很少的時間,其實這些時間碎片嚴重影響了你的效率。就像睡覺一樣,你如果被斷斷續(xù)續(xù)的聲音影響,你就沒法進入深度睡眠。所以,做重要的事情的時候,把這些務必都關了,郵件也盡量定期去查看,免得經(jīng)常被新來的郵件打斷。

  4.控制好做事的節(jié)奏,張弛有度。從早到晚做事不可能保持一樣的效率,如果你早上精神好,那就在早上盡量做重要的事,下午和晚上做一些相對輕松的事。在1小時內做事,也要把握節(jié)奏,可以高強度地做50分鐘,然后低強度的做10分鐘或者休息。道理大家都懂,但很多人一忙起來就不能自拔了。

  5.在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的時候,還建議大家養(yǎng)成以下好的習慣:

  (1)隨身帶本紙質書,如果嫌重不方便的話,可以帶著平板或Kindle,哪怕是手機,下載與考研相關的書籍、視頻課等。

  (2)平時訂閱一些與考研相關的博客、微信公共號,平時上網(wǎng)看到的好文章,用稍后閱讀功能(比如微信的收藏功能、印象筆記的收集功能等等),當時沒時間認真閱讀,這個時間可以集中閱讀一下。

  (3)培養(yǎng)好的學習思維習慣。閱讀任何材料、書籍、報刊或者交流討論時,都要有意識地把素材往自己既成的知識體系上靠,用已有的知識體系(或者你想

  要提高的方面的知識)嘗試著去解讀,思考,分析。這樣,這些素材才能夠轉化為你相應的知識,而不是淪為信息的垃圾和邊角料。

  (4)養(yǎng)成隨手摘抄做筆記、做記錄的好習慣。有一個好的問題,好的思路或者一些新的體驗,都隨時用手中的筆記錄下來,以免遺忘。記錄的時候可以簡單記錄重點,或者畫一些簡單的邏輯圖,這對于后來的持續(xù)思考,搜集資料,繼續(xù)研究,整理思路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5)培養(yǎng)定期整理、寫作的習慣。如果不定期進行整理這些碎片時間的學習成果,那么你獲得的經(jīng)驗、知識永遠都會是零散的、殘缺的、不完善的。這也是寫作的重要意義所在,它能夠把你平時積累的東西書面化、條理化、清晰化,在寫作總結的過程中,實際上也是對你思維方式,邏輯的提高,把零散的知識和平時的積累體系化,結構化,方便你下一步的學習、研究、思考和工作。

  (6)碎片化學習也要遵循勞逸結合的原則,不能一直學習,也要在適當?shù)臅r間放松。比如在飯后散步等,如果把碎片時間都塞滿了復習進程,不僅不會取得好的效果,反而容易使人透支厭煩,適得其反。

 

關于"最后階段,真題的正確打開方式_備考經(jīng)驗_考研幫"15名研友在考研幫APP發(fā)表了觀點

掃我下載考研幫

考研幫地方站更多

你可能會關心:

來考研幫提升效率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