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聞傳播學考研跟社會熱點事件、學界業(yè)界緊密相連,所謂得熱點者,得天下?;诖耍瑤蛶驼砹私衲甑谋容^重點的熱點事件,希望能為大家
作者
佚名
摘要:新聞傳播學考研跟社會熱點事件、學界業(yè)界緊密相連,所謂“得熱點者,得天下”?;诖?,幫幫整理了今年的比較重點的熱點事件,希望能為大家的答題得分。今天是9月的熱點事件解說。
一、網紅打孕婦事件反轉
?事件回顧
9月9日14:32,@刺Ytt通過微博控訴,9月7日自己被寵物狗(法國斗牛犬)猛撲,還遭到狗主人毆打咒罵,@刺Ytt正處孕期32周+,此次遭遇致其出現高風險流產的征兆。據悉,狗主人系有300萬+粉絲的網紅@Saya一,撲人的狗當時沒有系牽引繩。10月18日,有網友曝出,這件事情劇情反轉,saya并沒有打孕婦,同時,網友還稱saya爺爺因不堪網絡暴力和被網友送花圈被氣的去世。
?涉及考點
反轉新聞。反轉新聞就是由新聞事件及其相關報道所引發(fā)的輿論,不斷隨著報道的繼續(xù)而出現逆轉的現象。反轉新聞的表征:信息被模糊化處理;參與“輿情反轉”的主體多元化;采用“標題黨”手法,或者用文字表達立場。網紅門檻較低,還導致魚龍混雜,炫富、拜金、出軌、低俗等負面新聞層出不窮,很多網紅剛成名就會被扒出一堆黑歷史,“網紅”這一詞語也逐漸帶有不少貶義。因此,當網紅和普通人發(fā)生糾紛,人們第一反應就是譴責網紅,甚至忽略了事件背后的真相。
后真相時代。后真相時代下的“反轉新聞”往往依據情感上的接近而進行反轉。事件的真相在話題中發(fā)生著一次次的顛覆重塑,情緒一浪高過一浪,公眾不關注真相,只是著力于道德的審判和情緒的渲染,甚至期待反轉,但一旦真相被揭開,公眾卻已經將事件的原委淡忘。真相未至,輿論場已“一地雞毛”。大量輿情反轉案例相似,真相到來之前,是輿論場中“羊群效應”高發(fā)的一段時間。關于輿情事件進展的任何信息,都可能被視為有效信息加以傳播。“羊群效應”滾雪球式發(fā)展的結果就是:真相未至,輿論場已“一地雞毛”。
二、央視《開學第一課》引爭議
?事件回顧
2018年9月1日晚,由教育部與中央電視臺聯(lián)合制作的公益節(jié)目《開學第一課》在央視一套播出。該節(jié)目因在預告的時間里插播十幾分鐘的課外輔導、培訓和學習APP廣告未能按時播出,以及部分嘉賓形象與節(jié)目不符等問題,引發(fā)輿論高度關注和廣泛爭議。
央視《開學第一課》引爭議內容一方面報道內容圍繞家長和學生對節(jié)目的“吐槽”,主要涉及節(jié)目播出不守時、播出廣告過多、不應該邀請娛樂明星等;另一方面是節(jié)目中明星“小鮮肉”引發(fā)的“娘炮”之爭發(fā)表評論文章。
?涉及考點
媒體在青少年社會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社會化不僅指“生物人”成為“社會人”的過程,同時還包括個人適應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青少年社會化的過程是“促進其個性形成和發(fā)展,培養(yǎng)完美的自我觀念、內化價值觀念,傳遞社會文化,掌握生活技能,培養(yǎng)社會角色”的過程。大眾傳媒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不僅會影響人們的行為和心理等這些易于改變東西,同時也會影響人們世界觀和價值觀等觀念層面的東西。
大眾傳媒公共性。大眾傳媒的公共性實際上就是尊重公眾的知情權和媒體近用權,為公眾提供一個自由表達意見的輿論平臺和話語空間,使公眾能夠主動參與社會公共事務,以最大程度地維護和保障公共利益。大眾傳媒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公共利益目標指向的制約。在我國,“社會效益第一,經濟效益第二,經濟效益必須服從社會效益”是我們傳媒業(yè)的基本原則,強調傳媒組織必須為公眾服務,滿足公眾的需求。這便要求大眾傳媒的活動必須遵循社會公共利益準繩,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接受公眾監(jiān)督,嚴格進行自律,真正承擔起社會公器的職責。社會公器的地位也使大眾傳媒擁有更多的權利,包括采訪權、言論權、編輯權、刊載權和輿論監(jiān)督權。央視《開學第一課》身為政府和國家媒體公共制作的一個公益節(jié)目,卻在開播前播放十五分鐘的廣告,并且因為行政命令的原因,要求學生和家長一起觀看,完全沒有體現出承擔起社會責任的姿態(tài)。
“娘炮”現象。娘炮屬形容詞,意思是指男生言行舉止過于陰柔,與長相好看無關,不能因為男人長得好看而將其稱之為娘炮。娘炮用于形容男生的性格娘娘腔,太做作跟女人似的。與出于藝術表現考慮的“反串”“異裝”不同,當下流行的“娘炮風”,是一種刻意強化并扭曲呈現的“人設”。“娘炮”不是一天養(yǎng)成的,它是“顏值消費”和眼球經濟跑偏的結果。
三、劉強東涉嫌性侵留學生
?事件回顧
9月2日,在美國明尼蘇達州亨內平縣郡縣治安官辦公室官網查詢到的記錄顯示,當地時間8月31日23時32分,一名叫“LiuQiangDong”的人士因“涉嫌性犯罪”行為被該州警方逮捕,并在9月1日16時05分釋放。9月2日下午,京東發(fā)言人回應稱,劉強東先生在美國商務活動期間,遭遇到了失實指控,經過當地警方調查,未發(fā)現有任何不當行為,他將按照原計劃繼續(xù)其行程。
?涉及考點
網絡暴力。從被曝疑似性侵引起全網討論與調侃到官微發(fā)博間接“證實”、負責案件警方接受采訪,劉強東的名字與“性侵”這個并不光彩的詞一起上了熱搜。雖然事件的輿論風向并沒有“一邊倒”,微博上不乏“定罪了!”“我就知道他不是什么好人”等聲音。還有一部分網民“攻陷”了“奶茶妹妹”章澤天的微博,嘲諷章澤天“奶茶妹妹”變“抹茶妹妹”。
網絡暴力不同于現實生活中拳腳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為,而是借助網絡的虛擬空間用語言文字對人進行傷害與誣蔑。這些惡語相向的言論、圖片、視頻的發(fā)表者,往往是一定規(guī)模數量的網民們,因網絡上發(fā)布的一些違背人類公共道德和傳統(tǒng)價值觀念以及觸及人類道德底線的言論。這些語言、文字、圖片、視頻都具有惡毒、尖酸刻薄、殘忍兇暴等基本特點,已經超出了對于這些事件正常的評論范圍,不但對事件當事人進行人身攻擊,惡意詆毀,更將這種傷害行為從虛擬網絡轉移到現實社會中。
公眾人物。所謂“公眾人物”除了指社會知名人士(完全公眾人物)外,還包括那些自愿躋身于重要的公眾辯論中希望影響輿論的人(志愿公眾人物)。公眾官員和各類公眾人物總稱為“公眾人士”。劉強東涉嫌性侵留學生能夠引起社會的巨大反響,是因為劉強東作為京東的“創(chuàng)始人”和“代言人”,公眾人物的其一言一行時時收到關注。尤其涉及名人性侵、出軌、家暴等話題,受到的關注更甚。當企業(yè)刻意建立起的“企業(yè)家人設”被放大,一旦“人設”出現一些捕風捉影的負面消息,便可能引起公眾的情緒反彈。所以企業(yè)家這個“光環(huán)”并不好戴,在享受蜚聲在外的榮譽的同時,也不得不接受來自外在的監(jiān)督。不僅要求企業(yè)家潔身自好,珍惜自己的羽翼和榮譽,嚴謹處事,更要求企業(yè)拿產品和服務說話。一是媒體追求發(fā)行量、點擊量的利益刺激;二是受眾對公眾人物窺測、隱私消費的強大需求。二者的背后,則歸結于“注意力”。心理學者蘇曉波曾說:“只要人格還沒有成熟,人們就還會熱衷于窺探別人的隱私;只要還有欲望被深深壓抑的人,就會有人挖空心思地揭露別人隱私,借著別人的隱私,宣泄自身的欲望;只要人性還存在著缺陷,窺探隱私的喜好,就永遠不會結束。”
四、河南魯山未成年強奸案
?事件回顧
2018年9月,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人民檢察院通過官方微博發(fā)表一篇題為《魯山一初中生一時沖動犯錯檢察官介入下雙方冰釋前嫌》的文章,由于文中涉及一起強奸未成年少女案件,而引發(fā)社會廣泛關注。2018年9月21日晚上,“冰釋前嫌”這個詞突然上了熱搜。9月25日,河南檢方回應魯山“冰釋前嫌”少年強奸案和“握手言和”殺人案,其表示系地方檢察院在宣傳報道過程中,“釋法說理不充分造成輿論事件”,接下來將加強教育培訓,并考慮啟動問責程序。10月9日,魯山縣人民檢察院依法將被告人趙某強奸一案向魯山縣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涉及考點
“媒介審判”是指新聞媒介超越司法程序,搶先對涉案人員做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勝訴或敗訴等結論。“媒介審判”是對法院的審判權和犯罪嫌疑人的公民權利的雙重侵犯。隨著網絡新媒體的出現,一些司法機關的自媒體站到了輿論一線,將本單位的業(yè)務新聞發(fā)在自己的自媒體平臺上,但這卻可能產生一些新問題。魯山縣檢察機關作出的通稿,卻已經對案件做了很多傾向性的描述和定性。比如,將強奸行為稱為未成年人“犯錯”,將強奸的主觀動機定性為“一時沖動”,而且先聲奪人地稱受害人已經“冰釋前嫌”。魯山縣檢察院把“自媒體”變成了“自我表揚”的小黑板,偏離了“媒體”二字應有的中立、客觀和擔當。本該由法院來定罪量刑,魯山縣檢察機關卻是要急于將這個案件作為“正面新聞”,這也變成了一種“輿論審判”。
?友情鏈接:考研新傳沖刺復習:社會熱點事件及考點解讀匯總
(實習小編::咕咚)
關于"最后階段,真題的正確打開方式_備考經驗_考研幫"有15名研友在考研幫APP發(fā)表了觀點
掃我下載考研幫
最新資料下載
2021考研熱門話題進入論壇
考研幫地方站更多
你可能會關心:
來考研幫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