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幫 > 專業(yè)課 > 復習經(jīng)驗

2019考研新傳:中國新聞史最??妓拇竺浾?/h1>

  摘要:幫幫列舉了中國新聞史最常考的四位名記者,及其相關(guān)生平和新聞思想、成就等等。19考研新傳的小伙伴一定要了解透徹哦。

  一、黃遠生

  1911年,專門從事新聞工作。

  1、遠生貢獻

  被稱為“中國第一個真正現(xiàn)代意義上的記者”

  “遠生通訊”被視為當年中國新聞界的一大品牌。

  新文化的先驅(qū)者

  2、黃遠生新聞傳播活動

  1912年民國元年,黃遠生與藍公武、張君勱共同創(chuàng)辦了《少年中國周刊》,因其抨擊時政立場鮮明,見解獨到,聲名大震,遂有“新中國三少年”之說。

  他還主編過梁啟超創(chuàng)辦的《庸言》月刊。

  擔任過上?!渡陥蟆?、《時報》、《東方日報》駐北京特派記者。

  經(jīng)常為《東方雜志》、《論衡》和《國民公報》等報刊撰稿。

  3、遠生新聞通訊特色

  (1)題材重大,記載翔實。他閱歷豐富,對民初政壇十分熟悉,因而他能采訪到許多人采訪不到的重大新聞和內(nèi)幕新聞。

 ?。?)針砭時弊,憂國憂民。作為一名正直的新聞記者,黃遠生用他那如椽之筆,對袁世凱的黑暗統(tǒng)治和官僚政容痛加針砭。

  (3)細致詳盡,幽隱畢達。黃遠生的通訊善于捕捉各種細節(jié),繪聲繪形,嬉笑怒罵,涉筆成趣,鞭辟入理。

 ?。?)報道新近發(fā)生的事實。黃遠生新聞敏感性極強,他的報道很注重時效性。

  (5)語言通俗生動。他能把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通過貼切的經(jīng)喻表現(xiàn)出來。

  “四能說”。即新聞記者要“腦筋有想,腿腳能奔走,耳能聽,手能寫”。

  “調(diào)查研究,有種種修養(yǎng)”,是謂能想;

  “交游肆應,能深知各方面勢力之所存,以時訪接”,是謂能奔走;

  “聞一知士,聞此知彼,由顯達隱,由旁得通”,是謂能聽;

  “刻畫敘述,不溢不漏,尊重彼此之人格,力守紳士之態(tài)度”,是謂能寫。

  二、王韜生

  1、王韜生平簡介

  王韜(1828年11月10日-1897年5月24日),原名利賓,又字紫詮,蘭卿,1862年到香港后改名韜,號仲弢、天南遁叟、甫里逸民、淞北逸民、歐西富公、弢園老民、蘅華館主、玉鮑生、尊聞閣王,外號“長毛狀元”。江蘇蘇州府甫里村(今甪直鎮(zhèn))人。

  辦報生涯

  1857年參加《六合叢報》的編輯工作,是他報刊活動的開始。

  1864年兼任《近事編錄》的編輯工作。

  1870年冬王韜隨同理雅各返港,仍舊出任《華字日報》主筆。在此期間,王韜編譯了《法國志略》、《普法戰(zhàn)紀》,先后在《華字日報》連載,上?!渡陥蟆忿D(zhuǎn)載。《普法戰(zhàn)紀》傳入日本,引起很大的反響。

  1873年王韜買下英華書院的印刷設備,在1874年創(chuàng)辦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華資中文日報——《循環(huán)日報》,被尊為中國第一報人。

  旅日考察:1879年,王韜應日本一等編修重野成齋、《報知社》主筆栗本鋤云、蕃士岡鹿門、中村正直、等名士的邀請,前往日本進行考察,寫成《扶桑游記》。

  終老上海

  1884年,王韜終于回到他闊別二十二年的上海,定居在滬北吳淞江濱的淞隱廬。此時王韜被聘為《申報》編輯。1885年,王韜創(chuàng)辦弢園書局,以木活字出版書籍。1886年,主持格致書院,推行西式教學。1887年,著《淞濱瑣話》。1890年,石印出版《漫游隨錄圖記》,入秋,王韜被聘為《萬國公報》特約寫稿人。1894年,孫中山拜見王韜,王韜為孫中山修改《上李傅相書》,安排在《萬國公報》發(fā)表。1897年5月24日,王韜病逝上海城西草堂。

  2、王韜新聞傳播活動

  王韜和《循環(huán)日報》

  1874年2月4日王韜在香港創(chuàng)辦《循環(huán)日報》?!堆h(huán)日報》逢星期一至星期六出版。

  《循環(huán)日報》的地位和內(nèi)容

  該報一改中國傳統(tǒng)報刊以傳抄上諭、刊載章奏為主要,內(nèi)容的辦報方式,而以“立言”為目的,首創(chuàng)了一種以政論為靈魂的報刊,使中國報刊首次以戰(zhàn)斗的姿態(tài)介入國內(nèi)外政務大事之中,增強了報刊影響輿論的政治作用,提高了報刊的政治地位,沖破封建官報一統(tǒng)天下的樊籬,使《循環(huán)日報》成為我國第一個宣傳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的講壇,成為“文人論政”的最早的嘗試。“《循環(huán)日報》是第一份完全由中國人管理而取得成功的報刊”。

  在王韜與同人的努力下,這份“言別人所不敢言”的報紙,發(fā)行量一度居國內(nèi)之首,國內(nèi)外“凡有華人駐足處”,均設有該報代銷處。

  報紙從時人眼中的談資、消遣品,“變身”為通報信息、報道時事、汲取新知的重要途徑,王韜也被時人稱為“中國新聞報紙之父”,“中國第一報人”。

  《循環(huán)日報》宗旨:強中以攘外、諏遠以師長、變法以自強

  1875年《循環(huán)日報》出版小印張線裝《循環(huán)月刊》。

  1878年《循環(huán)日報》出版中國最早的晚報。

  《循環(huán)日報》后來還出版《循環(huán)世界》副刊、《大字英華字典(1914年)等。

  1947年《循環(huán)日報》???br />
  3、對王韜新聞傳播活動的評價

  他在《循環(huán)日報》上先后發(fā)表:《西國日報之盛》、《倡設日報小引》、《日報有稗于時政論》、《論日報漸行中土》、《論各省會城宜設新報館》、《論中國自設西文日報之利》、《書日本新報后》等一系列文章

  王韜認為,報紙是民情民心的一種反映手段。一個看重民心民情的社會必然要重視報紙;反過來講,一個不重視報紙社會地位的社會也必然是一個漠視民心民情的社會。普通民眾亦應重視報紙的社會地位,把它看成是可以左右國家事務的工具。

  王韜認為,報紙至少有三重作用:“通上下”“通內(nèi)外”"輔教化之不足"

  王韜還對報紙的文字風格和編輯原則等問題進行了思考:

  主張樸素的文以紀實的通俗風格,反對報紙嘩眾取寵,,提倡報道務求詳實,“始終持之以慎”。

  三、梁啟超

  1、梁啟超生平

  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等。漢族,廣東新會人。

  2、梁啟超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學者。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chǎn)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戊戌維新運動領袖之一。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政治家辦報的第一人,他一生創(chuàng)辦、主編或參與編創(chuàng)的報刊達20種以上,其中由他主編的《中外紀聞》、《時務報》、《清議報》、和《新民叢報》等都是中國近代報業(yè)史上成就較大、影響較深的報刊。

  百年中國最重要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史學家(包括經(jīng)濟史、科技史)、語文學家、政治學家、法學家、經(jīng)濟學家(包括財政學、貨幣銀行學)、社會學家、佛學家、文藝批評家、文學家和詩詞家、新聞出版家和政論家、文物和圖書館學家、地理學家、科普作家

  梁啟超一生勤奮,著述宏富,以1936年9月11日出版的《飲冰室合集》較完備?!讹嫳液霞酚?48卷,1000余萬字。

  3、梁啟超新聞活動及新聞思想研究

  (一)梁啟超新聞活動:

  從1895到1922共27年中,親自創(chuàng)辦和積極支持過的報刊有17家,撰寫各類文字1400萬言。

  維新時期:

  主編過《中外紀聞》;

  參與創(chuàng)辦并主編《時務報》

  “遙領”過《知新報》

  竭力贊助過《湘報》、《湘學報》的出版

  支持過《農(nóng)學會報》、《蒙學報》、《萃報》等的創(chuàng)辦活動。

  戊戌變法后:

  先后在日本創(chuàng)辦《清議報》、《新民叢報》、《新小說》、《政論》、《國風報》,在檀香山創(chuàng)辦《新中國報》,大力介紹西方資產(chǎn)階級的社會政治學說,鼓吹?;柿棧蛔u為“言論界之驕子”。

  其中《清議報》和《新民叢報》最有影響。

  辛亥革命后

  梁啟超回國,曾任袁世凱政府的司法總長、段琪瑞政府的財政總長,也參加過反袁斗爭,主編過《庸言》、《大中華》、《改造》等雜志……

  (二)梁啟超新聞思想研究

  報刊思想分為兩個時間段

  維新變法時期的報刊思想

  對于報紙功能和作用:

  (1)提出了著名的“喉舌論”,:“無耳目、無喉舌、是曰廢疾”,“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廢疾者,則報館之謂也”。媒體既要做國君的耳目喉舌,也要做臣民的耳目喉舌。

 ?。?)“去塞求通”,他認為,國家的強弱在于通塞,而“去塞求通”的首選工具是報刊。

  梁啟超這一時期的報刊主張,表達了維新派要求迅速改變國家落后面貌的熱情,反映了中國新興資產(chǎn)階級急于沖破封建束縛,發(fā)展民族經(jīng)濟的迫切愿望。

  戊戌變法之后

  A、關(guān)于報刊性質(zhì)與任務的論述。

  1902年在《敬告我同業(yè)諸君》一文中,梁啟超提出了報紙的“兩大天職”:

  “一曰對于政府而為其監(jiān)督者;二曰對于國民而為其向?qū)д?rdquo;。

  他認為政府是國民的雇傭,而報館是國民的代言人,所以報館可以像“父兄之視子弟”那樣來監(jiān)督政府。這是報館的一大天職。另外,還認為,報館應當發(fā)揚“史家之精神,鑒既往,示將來,導國民以進化之途徑。”也就是發(fā)揮向?qū)竦奶炻殹?br />
  對于報館如何監(jiān)督政府,梁啟超提出要利用輿論的力量

  報館要想造成健全的輿論,必須具有“五本”:

  常識、真誠、直道、公心、節(jié)制

  作為持論者要有廣博的知識;

  要以維護國家利益為目的;

  要有不畏強暴的精神;

  要出自公心,不能懷挾黨派思想和以個人的好惡來判斷是非;

  要導之以真理,不能撥以感情,故作偏至之論。

  B、關(guān)于辦好報章的條件的論述。

  一是宗旨定而高——報紙不能以“牟利”、“媚權(quán)貴”為宗旨,而要以“國民最多數(shù)之公益”為宗旨;

  二是思想新而正——報紙要選取別國的新思想來貢獻給本國國民;

  三是材料富而當——要做到知識豐富、全面,而且又要對材料嚴格選擇

  四是報事確而速——要準確而且迅速的報道時事,要重視時事報道。

  C、對報章文體報人素質(zhì)問題

  提出了制定報律的建議。

  梁啟超強調(diào)報刊從業(yè)人員的才氣學識和道德風范的培養(yǎng),認為編輯人員的職業(yè)素質(zhì)決定著報刊的成敗,決定著報刊是否受讀者歡迎。他尤其強調(diào)報刊編輯應該品德高尚,要有奉獻精神。

  梁啟超從事報刊活動的共性:

  從事辦報宣傳工作是他投身政治活動的一個主要任務。這個特點,使政治和報紙這兩個詞緊緊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一點與我國以前的國人辦報活動是有區(qū)別的,這一點也是我們理解梁啟超所辦報紙的性質(zhì)的關(guān)鍵。

  梁啟超的辦報實踐對我過近代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重要貢獻:

  其新聞思想對當時的報界產(chǎn)生過很大的影響——沖破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言禁;

  開政治家辦報的先河;

  創(chuàng)造了報章新文體,影響了一代文風。

  同時在我國近代史上也發(fā)揮了較大進步作用,不僅向讀者進行了資產(chǎn)階級思想啟蒙的教育和救亡圖存的愛國主義教育,也推動了維新運動的發(fā)展,促成了變法的實現(xiàn)

  新文體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a.針對現(xiàn)實生活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即“時務”)有感而發(fā)。以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人士主張用救國醒民的“時務”文章,沖出義理考據(jù)詞章的限制,達到宣傳變法圖強的政治主張的目的。

  b.語言淺顯易懂、文體靈活自由。大量使用口語來論證問題,用比喻深入淺出地說明道理。主張打破寫作上的清規(guī)戒律,無拘無束,想怎么寫就怎么寫,他的文章恣意奔放、酣暢淋漓。

  c.梁啟超的文章感情充沛,富于煽動性。

  四、邵飄萍

  1、人物簡介

  邵飄萍(1886.10.11-1926.4.26)原名新成,又名鏡清,后改名振清,筆名飄萍,阿平、青萍、素昧平生等。浙江東陽人。

  原北京平民大學和國立法政大學教授及原務本女子大學校長。

  五四運動實際發(fā)起人,中國近代新聞史上著名報人、《京報》創(chuàng)辦者,中國傳播馬列主義、介紹俄國十月革命先驅(qū)者之一,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新聞戰(zhàn)士,是中國新聞理論的開拓者、奠基人,被人稱為“新聞全才”。

  2、邵飄萍的新聞活動梳理

  《漢民日報》——正式走上“新聞救國”的道路

  1912年,與杭辛齋共創(chuàng)《漢民日報》,開始職業(yè)報人生涯

  《漢民日報》是浙江軍政府資助的日報

  言論宗旨:

  “以尊崇人道,提倡民權(quán),激勵愛國尚武之精神,建設完全無缺之共和政府為唯一宗旨”。

  1913年,全面主持《漢民日報》筆政

  以立論尖銳而著稱

  東京通訊社

  東京通訊社:邵飄萍與潘公弼、馬文車創(chuàng)辦

  最先向國內(nèi)揭露日本與袁世凱交易的“二十一條”

  主持《申報》、《時報》、《時事新報》筆政

  1916年任《申報》駐北京特派記者,報道“北京特別通信”用“阿平”作筆名

  創(chuàng)立北京新聞編譯社

  邵飄萍憤慨于外國通訊社任意左右中國輿論,于1916年7月,首創(chuàng)了“北京新聞編譯社”,自編本國新聞,翻譯重要外電,每天19時左右準時發(fā)稿。

  命運多舛的《京報》

  《京報》于1918年10月5日問世,是一張對開四版的日報。報館設在前門外三眼井38號,后來又相繼遷至小沙土園、魏染胡同。

  《京報》創(chuàng)刊時,邵飄萍特意寫了四個大字“鐵肩辣手”掛在編輯室正面的墻上,以自勉和激勵同事。

  辦報的理念和宗旨:“公平真確”

  《京報》“三多”的特點:新聞多、評論多、副刊和附刊多

  創(chuàng)刊不久,《京報》的銷量從最初的300多份,一躍上升到4000多份,成為京城的一家名報。

  1918年8月22日,《京報》創(chuàng)刊不到一年,為五四運動推波助瀾,并因《京報》揭露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等人的賣國罪行即被當時的“安福系”北洋政府查封,邵飄萍遭到通緝遠走東瀛。

  1920年,“安福系”政府倒臺,《京報》得以復刊。

  “復活”《京報》

  1920年段祺瑞的安福系政府垮臺后,邵飄萍返回北京,重新辦起《京報》,使其迅速成為國內(nèi)一流的報紙。擴張后的《京報》由原來的對開四版一大張變?yōu)閷﹂_四版兩大張,遇有重大事件,另外發(fā)行特刊和號外。

  在加強新聞報道的同時,邵飄萍注意開拓新領域,先后創(chuàng)辦了《海外新聲》、《小京園》、《經(jīng)濟新刊》、《民眾文藝》、《圖畫周刊》、《婦女周刊》、《新聞副刊》等幾十種副刊,孫伏園、徐志摩、劉半農(nóng)、石評梅、魯迅、王小隱、徐凌霄等人都曾參與編輯工作,對中國思想、文化、經(jīng)濟、教育等諸領域均有重大貢獻。

  1926年邵飄萍遇害,《京報》被迫???兩年后在其夫人湯修慧的主持下再度復刊。

  二次復刊后,湯修慧任社長和總經(jīng)理,此后十年,湯修慧艱難支撐著邵飄萍的遺業(yè),直至七七事變后最終停刊。

  參與成立“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

  1918年,邵飄萍與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及教授徐寶璜一起創(chuàng)立了“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揭開了我國新聞學教育和研究的序幕。

  他作為新聞學會的導師,帶出了一批優(yōu)秀的學生,包括毛澤東、鄧中夏。

  兩本新聞學的開山著作:《實際應用新聞學》和《新聞學總論》。

  第二次流亡日本受聘于大阪《朝日新聞》顧問,完成專著《綜合研究各國社會思潮》和《新俄國之研究》

  3、邵飄萍的采訪藝術(shù)

  (一)廣泛交游:以如何可盡其職務為交際活動之目的

  邵飄萍認為新聞應該獨立、無階級性的觀念,他說,在采訪中,要既無敵友概念,也不以道德為交際標準,只看對方是否與新聞有關(guān)。

 ?。ǘ┎稍L指導思想務實明晰

  注重新聞的真實性,深入采訪、細致調(diào)查。反對有聞必錄。

  注重記者的素養(yǎng),堅持真誠和平的采訪態(tài)度

  采訪活動關(guān)注時局,鐵肩擔當社會正義

  (三)采訪技巧靈活精湛

  (1)隨時處于角色之中,保持高度的新聞敏感。

  (2)善于把握采訪對象心理

  (3)千方百計,隨機應變。

  (4)廢寢忘食的工作作風及“視死其若休”的勇敢無畏精神

  4、邵飄萍的新聞思想

  (一)獨立的辦報方針。

  信仰是獨立的:惟有信仰事實與真理,不為黨派和個人左右。

  組織上是獨立的:不受任何政治勢力和經(jīng)濟勢力的控制。

  應該有自己賴以生存發(fā)展的獨立經(jīng)濟。

  辦報方針:一是監(jiān)督政府。二是喚醒民眾,教育民眾。三是“順時代進步之潮流”,表達報紙“對于解決時局的意見”。

  (二)強調(diào)記者的品德修養(yǎng)。

  (三)致力于新聞改革。

  邵飄萍提倡唯物主義的新聞反映論,認為新聞來源于社會生活,是社會生活的真實、迅速的再現(xiàn)。他重視報紙的經(jīng)營管理。他講課時深入淺出,理論聯(lián)系實際,并且十分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ㄋ模⒚裰魉枷氲男侣劮ㄒ?guī),保護新聞自由。

 ?。▽嵙曅【帲汗具耍?/p>

關(guān)于"最后階段,真題的正確打開方式_備考經(jīng)驗_考研幫"15名研友在考研幫APP發(fā)表了觀點

掃我下載考研幫

考研幫地方站更多

你可能會關(guān)心:

來考研幫提升效率

× 關(guān)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