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145分的過來人有什么感受(下)
作者
cjessicac
【摘要】數學是不少考研黨的硬傷,但怎么就有大神輕而易舉拿下140呢?當然是因為方法得當,心態(tài)平和,訓練適度。今天這位145分的大神就為我們講講如何復習規(guī)劃,今天是下篇,主講教材教輔使用。
現在我想大家都把今年的考研數學真題看過了,如果你認真做一遍的話,你會發(fā)現這些題似乎都不難,但是在三個小時之內卻讓大家有一種非常不爽的感覺,有勁使不出!我想大家也從其他考過的人口里聽到:今年的數學題太基礎了,以至于都不會做。
我覺得我數學能考得不錯,得益于正確的方法,總結起來:基礎基礎再基礎,做題做題再做題。做題量是一定要保證的,但前提是你有扎實的基礎,否則是拼命做題就是空中閣樓。
關于高數的課本,這似乎沒有一點爭議,就是同濟大學的高等數學,第五版第六版都行,內容沒什么差別,我用的第六版,因為我覺得看著舒服,哈哈!至于你要怎么學習,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應該說的比較清楚了,你可以再看看。
關于線代的課本,似乎有兩種說法,一個是同濟版的工程數學線性代數,另一個是清華大學居余馬的線性代數,這兩本書我都認真的學過,我自己認為后者通俗易懂,更適合去學習,看完清華版之后有融會貫通的感覺。
關于線性代數的學習,我想你第一遍學習甚至第二遍的時候一定會非常暈,很正常,我當初也是這種感覺。我是怎樣實現跨越的呢?線代最大的特點就是有好多的結論,你要做的就是像高數一樣把課本上的性質,例題和課后題中得到的結論統(tǒng)統(tǒng)總結到本子上,然后對于簡單的常用的結論一定要搞清楚是怎樣來的。
往年線代出題模式比較固定,題型就那么幾種,而且也不是很難,但是我想說一旦題目風格發(fā)生變化(而且我覺得現在有這種趨勢),比如多出上幾道線代證明題,那就會死的很慘,我們和必要拿自己的命運開玩笑呢,等到考研結束才后悔不如考前就做好充分的準備,雖然這需要花一些心思,有時候也挺累,但是決定了考研就要做好吃苦的準備,天上不會掉餡餅的!
關于概率的課本,也是沒有爭議的,就是浙大的那一本。
《基礎過關660》李永樂(做過三遍)
基本上窮盡了填空選擇所有能見到的題型,做好了考研時填空選擇不會出什么問題的。這本書雖做了三遍,不過當然不是每一遍都是從頭到尾做,一會我會告訴你怎么做。
《考研數學焦點概念與性質》徐兵(做過兩遍)
高數部分相當的好,會把高數里面大家容易弄錯的概念性質以判斷的形式給出,后面給出詳細的解釋,并且舉一反三,如果你想打下堅實的基礎,強烈建議最精華的屬高數部分,如果沒時間線代和概率部分就別看了。
《復習全書》李永樂(做過三遍)
關于復習全書和復習指南那本好的爭論一直就沒有停過,不過我覺得如果是數三,全書要勝過指南一籌,而且很多第一年用復習指南沒考上,第二年換復習全書的人都會這么說,全書整體上要好一點。至于數一數二用哪本,我沒經歷過,也不敢妄下結論。關于陳文燈的《復習指南》我在后期的時候簡單選讀過,這本書里面有兩部分大家一定要看:分部積分的表格法和微分方程的算子法,太牛了!
《概率論與數理統(tǒng)計講義》(基礎篇)姚孟臣(做過兩遍)
窮盡了你能見到的所有概率題型,相信做完后你的概率會有質的飛躍!這本書有個提高篇,千萬別買哈,里面的東西考研都不考,基礎篇才是真正的考研用書,
《線性代數輔導講義》李永樂(做過兩遍)
這本書很條理,一定要看的!
《歷年試題解析》李永樂(做過一遍)
前面是真題,后半部分是解析,最大特點是:解析把所有題都分類了,我覺得這種模式挺好的。對于真題,我還是嚴格卡了時間,拿出白紙認真模擬真實考試,2000年之后的題我一般要求自己一個半小時必須做完,然后檢查至三小時,做完對答案,一般都能維持在140左右,也有幾次滿分。2000年之前的題比較簡單,一般要求自己一個小時做完,然后直接對答案,所以一次滿分都沒拿過。一定要對自己高標準的要求,做題速度和準確度都是在高標準中造就的,我覺得做真題還是比較順的,可能是因為基礎打得比較扎實吧。
《經典400題》李永樂(做過兩遍)
這本書是用來查缺補漏的,不是用來模擬考試的,里面所有題沒有一道重復的,一道題會綜合幾個知識點,而且很多是你特別容易弄錯和忽視的地方。我覺得這本書其實并不是像大家說的那么難,而是它的計算量特別的大,稍一出錯就會前功盡棄。這十套題大家要好好利用,最好能像模擬考試那樣卡時間,而且一定要這么多練幾次,否則等你到了考場就會感覺時間也不夠用。
《合工大最后五套》(做過一遍)
市面上市買不到,但是08年的時候就有好心人將它們掃描后發(fā)在網上。這些題還是很不錯的,挺新穎,難度比起400題稍小一點,建議大家最后一個月練手用,保持做題的感覺。
我做一本書喜歡做好詳細的計劃,當然做計劃也是有技巧的,而不是像一些朋友給自己籠統(tǒng)的定計劃:每天完成一章。因為每一章的內容多少和難度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否則就會出現某一章一會就做完了,另外一章卻做了一天也沒結束,這樣還容易打亂你其他科目的復習計劃,畢竟考研不是只考數學。我是這樣做計劃的:比如第一章,感覺一下這章對于自己而言的難度,一共有多少頁,自己計劃幾天完成,然后定好每天完成多少頁,計劃要定的稍微寬裕一天,以防出現突然有事,或者這章難度超出預料。不要覺得這費時間,一本書定個詳細的計劃一個小時足夠了吧,而一個詳細的計劃會讓自己效率提高很多。
一般情況下,經典的書目做一遍肯定是不行的,第一遍就是挨著一道一道做(這里我一定提醒下大家,千萬不能眼高手低,只看不做。經典題目要做好不同的標記,把自己得到的東西體會寫在旁邊,建議用個紅筆。第二遍就不是全部都做了,因為好些題目你已經很熟練了,最重要的是你第一遍做過標記的,這遍你依然要做好標記,還有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這一遍把你認為對自己來說重要的題目總結到一個錯題本上,不要覺得這樣浪費時間。到了后期根本沒那么多時間翻書,一般都是看自己的錯題本。如果做第三遍,就做第二遍做過后你認為有必要再做的題目。第二三遍花的時間會遠小于第一遍的。當然了所花的時間取決于第一輪復習時你的基礎是否牢固,是否扎實。
十月開始作姚孟臣的概率講義,一個禮拜結束,然后第二遍。緊接著開始復習全書第三遍和660題第二遍,十月下旬開始做真題,開始一天一套,后來一天兩套,十一月初結束,然后研究了幾天解題過程。結束后開始做400題,基本上一天一套,結束后做第二遍并作了總結,大概就進入十二月了。這時我開始回歸課本,高數部分還認真看課本例題,定理證明等等。但后來覺得時間不夠,現代和概率就只看了筆記(這也就是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的為什么要總結筆記的一個原因)。期間穿插著做了合工大最后五套,并將我自己易錯的點,復雜公式,易錯公式,常用結論等等總結了幾頁紙,當然了,其中大部分內容都是我平時做題積累的,比較分散,最后總結在了一起,然后就不斷看這些東西。
最后145分是綜合各種因素在一起的結果,所以我的歷程中所做的工作有些是必要的,有些可能是不必要的,所以大家不需要每個細節(jié)都去模仿,而是要抓住幾個原則:重基礎,多做題。至于要達到這樣一個目的,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方法,我學習過程中的那些細節(jié)你可以借鑒,但一定要結合自己的情況做一些安排,因為每個人條件都不一樣,不可一概而論。
?。ㄎ沂菍嵙曅【庱梗褐灰苁斋@甜蜜,荊棘叢中也會有蜜蜂忙碌的身影。)
關于"最后階段,真題的正確打開方式_備考經驗_考研幫"有15名研友在考研幫APP發(fā)表了觀點
掃我下載考研幫
最新資料下載
2021考研熱門話題進入論壇
考研幫地方站更多
你可能會關心:
來考研幫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