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幫 > 報考 > 擇校擇專業(yè)

考研擇校的城市困擾如何化解

  專家說,考研應該先定專業(yè),再定學校。這個邏輯是對的,問題是選學校與選專業(yè)之間應該是什么關系?學校的選擇是不是由選出來的專業(yè)決定?在很多人那里,選學校和選專業(yè)是兩條平行線,選學校不是看該專業(yè)的實力,而是看學校的名氣——基于中國名校的集中分布情況,選牌子往往也就是選城市,如此下來,一場考研辛苦過后,也許到頭來你只是考上了一個發(fā)達的大城市,而與專業(yè)的top rank無關,也與學校在此專業(yè)中的top rank無關。
  說到發(fā)達的大城市,我想起當年武大校友的一絲憂慮。那時候,學校的合并潮風起云涌,教育部和各省政府對地方高校的合作共建也動作頻頻。廣東的頭牌名校中山大學與中山醫(yī)科大學合并以后,廣東省政府豪氣地宣布,每年教育部給中大投多少錢,廣東也以同樣數額再投一份——當時教育部給中大、武大這類學校都一視同仁地投了12億,而湖北省只能拿出兩億給武大。兩個名校的資金差距一目了然,而中大和中山醫(yī)的強強聯(lián)合更讓武大倍感壓力,校友不禁哀嘆:不出數年,武大將被中大甩得遠遠的。如今已過經年,回頭來看,武大這幾年的日子確實不太好過,但與中大相比依然不遑多讓,甚至在許多專業(yè)領域,武大的學術地位與口碑仍在中大之上。這樣的結果,不得不說與城市的經濟發(fā)達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廣東是個經濟發(fā)達省份,廣州也是市場經濟異?;钴S的大都市,作為廣東的頭牌名校,中大可謂少有資金匱乏之虞,而學校的老師和學生也能在發(fā)達的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中找到各得其所的生存之道,他們花在清苦的學術科研工作上的精力自然就會少很多,學術上的江湖地位也因此難孚眾望,遠低于世人當年對其強強聯(lián)合的期望值。
  最近網上有人發(fā)帖說,東南大學已經日益衰落,作為當年四大工學院之首南京工學院的繼承者的光彩不復往日;由華中工學院發(fā)展而來的華中科技大學雖然地處中部城市武漢,近十年來卻勢頭兇猛,儼然已成工科院校之花魁。
  以上分析也許只能算作名校學生之間慣有的一種民間PK,不一定客觀和權威,卻也道出一個事實:學術意義上的大城市和行政經濟地理意義上的大城市并不一致。
  中國科技大學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中科大由于文革原因落腳到欠發(fā)達省份安徽和中等城市合肥,其發(fā)展和招生等方面因此一直受限,如今為了籠絡尖端人才還花大力氣在上海建立了新的研究園區(qū)。但30多年來,偏居合肥的中科大不僅沒有衰落下去,還以其雄厚的學術底蘊和穩(wěn)健的作風一步步亮出許多響當當的學術成果,其學術地位日見穩(wěn)固,學術名氣遠播海外,申請留學的科大畢業(yè)生一直是美國大學的不二之選。西安交大和蘭大等地處偏遠的名校與中科大的境遇相仿,若將其與沿海發(fā)達地區(qū)的許多名校作學術比較,往往會發(fā)現(xiàn)她們其實在仲伯之間,其差距遠遠小于地理上的距離,甚至許多學科實力還比一些深受市場經濟浸染、作風浮躁的沿海名校要強,而她們培養(yǎng)出來的畢業(yè)生在就業(yè)市場上也是有口皆碑。
  前些日子,深圳大學校長在接受采訪時透露,深圳市領導曾經問他,什么樣的條件和資源可以使深大在五年內成為全國名校,這位校長坦言,以目前的體制和深大的實力,50年內深大都做不到。誠然,深圳是不少人向往的淘金樂園,然而學術實力和學術地位并不是由金錢堆砌起來的,也不可能指望畢其功于一役。資金到位、人才到位之后,還需要文化的積淀和精神的傳承,如果資源整合不好,學校產生不了學術凝聚力,資金流于揮霍,人才一盤散沙,再好的資源也孵化不出優(yōu)秀的成果,更培育不出實至名歸的名校。所謂培養(yǎng)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其道理同樣適用于大學。
  再拿我自己的專業(yè)來說吧。國內的兩個山大都有科技哲學專業(yè),但是圈內人都知道,山西大學這個學科的實力遠在山東大學之上。這不僅因為山西大學是全國唯一一所由此專業(yè)出身的學者當校長的大學,而且更重要的是,山西大學擁有本學科全國高校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他們擁有一批高水平的研究人員,學術成果很豐富,學術交流也很活躍——學生出國交流的機會也很多,這些長期積累下來的奠定江湖地位的成績,是山東大學無法企及的。至于科技史專業(yè),估計沒有幾個人會想到,內蒙古師范大學和廣西民族大學是兩大學術重鎮(zhèn),國際上最權威的科技史專業(yè)期刊《愛西斯》所做的名牌專業(yè)文獻索引,只收錄中國五家刊物的文章,除了中國科協(xié)和中科院主辦的兩大權威期刊,其余三家分別就是山西大學科哲中心主辦的學術期刊以及內蒙古師大和廣西民大的學報。
  現(xiàn)在許多考研人報考時還是注重選學校牌子而不是專業(yè)牌子,也許他們還不明白研究生的學習、深造和就業(yè)針對性強,專業(yè)實力比學校牌子更重要這個道理。
  于我而言,考研專業(yè)選擇更是人生轉型的最好機會。調劑到山東大學讀研,屢屢被人驚訝地問起“為什么要從武大去山大”,我的答案是,雖然我深愛武大,但是在全國最美麗的校園學習那個在全國排名第一的專業(yè)時,我學得并不痛快,過得也不開心,而找到自己的真正興趣以后,我的人生有了方向和激情,我有了快樂的理由。何況山東大學的實力雖然不濟,但我導師的實力卻是很強的,利用導師提供的讀研機會,我一腳踏進了學術圈,從此明顯感覺到加入學術大家庭與跨專業(yè)考研時獨自一人在圈外徘徊摸索不得其門而入的巨大差別,學術視野打開了,學術圈中的人際關系也逐漸建立起來,許多在考研時苦尋不得的信息和資源,進入圈內后簡直是唾手可得。這種找到先頭部隊的喜悅,是在濟南的三年孤獨苦悶也無法抵銷得了的。
  不過話說回來,城市的規(guī)模和氛圍對學術發(fā)展確實也有不小的影響。由于中國學術文化資源的集中性,如果從這點考慮,去真正的大城市讀書是有優(yōu)勢的。譬如濟南,作為一個傳統(tǒng)文化重鎮(zhèn)和經濟大省的排頭兵,其學術資源依然相當匱乏。當時我們專業(yè)做研究,在山東省所能利用到的最好的學術資源就來源于山大圖書館和山東省圖書館,然而那里的館藏遠遠滿足不了我們的需要,很多時候我還得自費跑到北京上海找資料,對于一個經濟拮據的學生和一個經費寡廉的文科專業(yè)來說,所費的人力物力財力驚人。在我眼里,濟南的匱乏還不只是在物質層面,更多的是缺乏活躍的學術交流氣氛——與北京相比,很難在同齡人中找到真正在學術上有抱負、學術視野國際化的志同道合者,“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那真是一種深深的無奈。
  縱然中小城市和欠發(fā)達地區(qū)城市在環(huán)境和資源上有千般不足,但是如果能躋身于你鐘情的專業(yè)的top rank,或者說該專業(yè)導師的top rank,付出讀研幾年的機會成本還是值得的。這是我的經歷和我對身邊人的觀察得來的體會,希望能成為你重新審視自己的考研選擇的新視角。

關于"最后階段,真題的正確打開方式_備考經驗_考研幫"15名研友在考研幫APP發(fā)表了觀點

掃我下載考研幫

考研幫地方站更多

× 關閉